咨询热线

18888889999

notice  网站公告

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PRODUCT

产品展示

service phone 18888889999

云台山下的“法官闺女”——记河南省修武县人民法院云台山人民法庭负责人苗培

发布时间:2025-09-11 13:48:09  点击量:
更多

  2023年清明节刚过,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的梯田还浮着薄雾,村民老陈深一脚浅一脚闯进修武县人民法院云台山人民法庭,胶鞋上的泥块在青砖地上“啪嗒”作响。他展开被汗水浸皱的购货单,手指戳着“高氮复合肥”字样:“苗法官,俺花3800元买的190袋肥,撒下去麦苗全成了‘小黄毛’!”苗培接过单子时,注意到老人拇指根的茧子磨穿了手套。

  苗培拿起执法记录仪,就和农业技术人员赶往老陈的承包地。四月的山风裹着有机肥味,苗培蹲在麦田里拨开麦苗,露水顺着裤管渗进袜子,她却像没察觉似的,和农技员在田头一忙就是两小时,仔细比对健康麦苗和病株的差异。“您看这根系发黑,像不像被开水烫过?”她举着手机放大照片,不放过每一个细节。农技人员用树枝划拉泥土:“典型的肥料烧根,氮含量应该是超标了不少……”

  苗培掏出笔记本,一边把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农家话,一边在脑子里思考怎么化解这起农资纠纷。

  回到法庭后,苗培没有急着开庭。当晚,她拨通了被告农资部门负责人的电话:“咱都是靠乡亲们吃饭的,要是因为这点事寒了民心,以后生意还怎么做?”电话那头传来犹豫的声音:“可这损失鉴定……”“我带农技员上门,咱当面把问题弄清楚,总比对簿公堂强。”苗培的语气里带着山里人特有的爽快。

  第二天,一场特殊的“调解会”在麦田里展开。苗培带着双方当事人站在麦苗前,农技员用科学数据指出化肥结块、氮磷钾比例失衡的问题。阳光洒在她肩头,把笔记本上的调解方案照得清晰:“退货退款是底线,要是愿意补偿农户误工费,乡亲们以后还信得过你们。”农资部门负责人看着苗培晒得发红的脸颊,又看看陈某期盼的眼神,最终表态:“苗法官,就按您说的办!”

  当190袋化肥被连夜运走时,陈某攥着退款单,红了眼眶:“俺跑了三趟县城都没解决的事,您在地里转一圈就办妥了。”

  每逢农历初三、初八,苗培就在云台山集市的老松树下支起“流动法庭”。78岁的张奶奶攥着褪色的手帕,听孙子在国徽下承诺每月给500元赡养费,阳光透过枝叶在她银发上舞动光斑。苗培把调解书折好塞进老人手心:“奶奶,下月15号收不到钱,您就打这个电线小时有人接。”

  卖山货的王大叔挤到前排,烟斗在手里转来转去:“闺女,邻居占了俺家三分宅基地可咋办?”苗培让他坐在小马扎上,听他详细说完情况,在地上画出示意图,讲解宅基地的“四至界限”,直到王大叔挠着头笑了:“懂了懂了,回去就找村委会翻1982年的分地台账。”

  有人问苗培:“你一个城里来的姑娘,咋能和老百姓处得这么好?”她指着法庭外连绵的青山:“你看这山,看着高不可攀,可走进去才发现,每条沟都通着人家,每块石头都记着故事。咱们把心放进这山水里,百姓就会把你放进心窝里。”

  夜幕降临,云台山法庭的灯光常常亮到很晚。苗培的办公桌上,永远摆着一本泛黄的《民情日记》,里面记着哪家老人该办赡养手续了,哪片果园该做产权登记了,甚至哪个孩子该接种疫苗了。在她看来,法庭的职能早已超越了坐堂问案——当她帮留守妇女学会用手机视频连线开庭,当她带着法官们为偏远小学上法治课,当她协调企业在村里设“来料加工点”帮助困难群众就业,司法的种子已经在大山深处长成了守护公平正义的森林。

  2024年端午假期,西安游客李某在一民宿餐厅不慎滑倒摔伤,与民宿老板就医疗费产生纠纷。苗培接到电线分钟后,就出现在民宿监控室:“您看这地砖打蜡太亮,墙角又没有防滑标识。”她调出旅游法相关条款,用手机计算器算出医疗费、误工费共800元。民宿老板搓着手嘟囔:“假期生意忙,没顾上……”苗培指指窗外排队的游客:“您让一位客人受委屈,明天网上就可能有‘差评’,这账多不划算……”半小时后,李某拿到了民宿老板的800元转账,她感慨道:“原以为出门旅游遇纠纷要折腾几天,没想到法官比导游来得还快!”

  更棘手的是红石峡的相机纠纷案。游客王某的镜头被保洁员碰落溪涧,水流卷着镜头盖漂向远方。苗培蹲在湿滑的石阶上,先打开淘宝查同款相机价格,又翻出景区安全巡查记录,查明事实后,对双方展开调解。最终,游客王某当天便拿到了赔偿款。王某在携程上评价写道:“在云台山,法治比溪水更清澈。”

  据统计,近三年节假日期间,云台山法庭现场调解旅游纠纷,游客满意度达98%。苗培的工作日志里写着:“在景区,时间就是游客的体验感,我们快一秒,游客的信任就多一分。”

  除了“救火式”维权,苗培更注重“治未病”。每逢节假日她都在景区入口处设立“云台山旅游法治驿站”,蓝底白字的标牌上,“旅游维权、法律咨询、风险提示”三个服务窗口一目了然。

  苗培带领团队梳理近五年268起旅游纠纷,绘制出景区“风险热力图”:红石峡步道湿滑易摔倒、猕猴谷投喂动物易被抓伤、民宿旺季随意涨价……针对这些痛点,她联合景区管理局在景区内设“法治警示牌”,用漫画形式标注法律风险和维权渠道。

  “法庭不仅要定分止争,更要成为景区治理的‘谋士’。”苗培常带着团队“跨界”调研,把司法视角融入景区管理。

  2023年,苗培向云台山景区管理局送达首份《旅游纠纷司法审查白皮书》,用数据揭示共性问题:民宿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、消费项目监管缺失等。她提出建议:建立民宿经营者“法律准入”制度,每年开展法治培训;在门票系统嵌入“消费确认”环节,明确收费标准;联合医疗机构在主要景点设置“急救法治联动点”。

  管理局负责人感慨道:“法官的建议比专业策划公司更接地气,都是从纠纷里‘长’出来的经验。”如今,景区民宿全部悬挂“法治经营承诺书”,游客投诉量大幅下降。

  苗培牵头成立“旅游纠纷联动处置中心”,与市场监管、公安、文旅等部门建立“10分钟响应”机制。在某旅行社擅自变更行程纠纷中,她联动市场监管部门核查资质,公安部门调取导游通线名游客追回差价。这种“全链条”治理模式,被河南省文旅厅作为“法治﹢旅游”典型经验予以推广。

  去年“十一”假期,云台山景区收到一面特殊的锦旗:“司法护航山水美,游客无忧笑颜开”——这是32名老年游客联名赠送的。他们遭遇“低价团”陷阱,苗培帮他们追回了损失。锦旗上的鎏金大字,映着苗培被晒黑的脸庞,更映着司法为民的初心。

  在苗培办理的众多案件中,黄某某等跨国电信诈骗案件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一起。那时的苗培,还是修武县法院刑庭的一名刑事法官。这起案件涉及人数多、地域广、案情复杂,不仅涉及国内多名被告人,还涉及跨国犯罪团伙。面对如此复杂的案件,苗培法官没有丝毫畏惧,而是迅速投入到案件的办理中。

  她深知,每一个案件都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,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。因此,她始终以严谨的态度、专业的素养,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,从阅卷、调查取证到庭审准备,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,确保办案质量。

 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,苗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,深入分析案情,梳理案件脉络。她发现,要想顺利办理这起案件,关键在于促使被告人退赃并预缴罚金,以最大限度地挽回被骗群众的损失。为此,她积极采取措施向被告人释法明理,分析利害关系。

  苗培深知,被告人往往对法律存在误解,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认识不足。因此,她耐心地向每一名被告人讲解法律规定,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,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同时,她也向被告人说明,积极退赃、预缴罚金可以作为量刑的情节予以考虑,引导被告人正确对待案件。

  为了进一步促使被告人退赃,苗培主动与律师沟通,形成工作合力。她与律师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,及时向律师反馈案件进展情况,听取律师的意见和建议。通过律师的积极参与,被告人对案件的认识更加深刻,退赃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。

  在苗培的不懈努力下,15名被告人在审理阶段均不同程度地退赃并预缴罚金。190余名被骗群众退还了被骗的钱款,退赃比例达到了87%。当被骗群众拿到自己的钱时,他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一封封感谢信、一面面锦旗,是对苗培法官工作的最高褒奖,也是对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最好诠释。

  2022年至2024年,苗培共参与办理刑事案件160件。每一起案件,她都认真对待。她用自己的行动,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誓言。

  “苗法官,尝尝俺新磨的玉米面!”王大娘推开法庭门时,蒸汽裹着麦香涌进来,铝锅内还沾着磨盘上的麸皮。2024年冬天,老人因赡养费纠纷起诉儿子,苗培不仅调解成功,还每周去帮老人劈柴。那天下大雪,苗培踩着没膝的雪去送判决书,到了才发现老人屋里没生炉子,温度计显示3℃。苗培当即脱了身上的羽绒服裹在老人身上,自己穿着毛衣在寒风中走了三里路。如今,王大娘逢人就说:“俺那亲闺女在郑州,这法庭‘闺女’比亲的还亲!你看她给俺买的电暖器,上面还贴着‘小心触电’的红纸条。”

  法庭外的老槐树下,总放着苗培买的小马扎,有些马扎腿上缠着布条,那是她怕老人坐着硌得慌亲手缠的。留守儿童小琴把她送的书包当珍宝,书包是蓝色的,上面印着卡通法官形象,夹层里有一张苗培写的纸条:“知识能带你走出大山,但别忘了山的样子——就像溪水不管流多远,都不要忘了大山的怀抱。”养殖户老杨的铁盒里存着一张收条,金额是1.2万元,背面画着“鱼塘消毒示意图”,图上标着“生石灰每亩150斤,兑水泼洒”,那是苗培帮他追回赔偿款时,怕他记不住技术要点随手画的……

  在苗培的推动下,云台山法庭除了是立案审判的地方,还拓展出许多功能区域:“留守儿童法治课堂”“民宿经营者培训基地”“农产品产销调解室”。

  夜幕降临,云台山法庭的灯光常常亮到很晚。这11年,她从城里姑娘变成“山里通”,学会了用山民的方言讲法条,也懂得了“司法为民”不是口号,而是帮乡亲们把日子过成“甜苹果”。她的《民情日记》已经写了好几本,扉页永远是同一句话:“把心放进山水里,百姓就会把你放进心窝里。”

  太行南麓的云台山下,总能看见一位一身制服、身材高挑的女法官穿梭在梯田与民宿之间,她是修武县人民法院云台山人民法庭负责人苗培,一位被山民称作“闺女”的“80后”法官。

  11年法官路,苗培用“田埂上的调解”“集市里的法庭”“景区中的护航”,把法律条文揉成山间云雾,浸润着辖区的每一寸土地。当2024年度“河南好人”的奖章挂上胸前时,苗培指尖摩挲着红绸带说:“法官的勋章不在墙上,而在百姓的心里。”

  2014年3月,26岁的苗培进入修武法院工作。从青涩懵懂,历经书记员、法官助理的磨砺,一路成长为法庭负责人。两年前,她来到云台山法庭工作,一下就被山里百姓那淳朴的性格深深吸引。走村串户的苗培,时常踏入百姓家门。老百姓看到她亲民爱民,和百姓打成一片,都把她当作亲人。“闺女,我把这些事再说说,你好好听一下。”那一刻,苗培的心常常被触动。在她的眼中,这些质朴的乡亲就如同自己的父母和叔伯,而那一声“闺女”,是百姓给予的至高褒奖,承载着深情与认可,激励她矢志不渝地为这片大山守护公平正义。

  在法院工作,每接到一个案件,无论案件大小、难易,苗培都全身心投入。她以行动诠释,法官的担当是让正义永不缺席,让温暖永驻民心。

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如同一座灯塔,照亮了司法工作者前行的道路,为我们指明了方向。

 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人民法庭负责人,我深感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通过深入学习与实践,我对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。我们云台山法庭辖区涵盖3个乡镇,面积457平方公里,人口约12万,面对地广人稀、山区群众居住分散的特点,修武法院党组将新法庭迁至深山区,完善诉讼服务大厅、调解室、远程审判庭等设施,实现立案登记、人民调解、网上开庭等一站式服务,拉近与山区百姓的距离。

  在长期工作中,我深刻体会到“让法官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腿”的重要性。我们坚持巡回审判,深入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审理案件,通过“午间法庭”、景区民宿调解室等形式方便群众诉讼。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,我们重点关注土地流转、农资购销、农产品买卖等涉农案件,开辟涉农案件“绿色通道”,做到快立、快审、快结,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。

 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23年3月的一起化肥质量纠纷案。我们不仅耐心听取当事人诉求,还陪同农技专业人员到农田查看小麦长势,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成功进行调解,为农民挽回了经济损失。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:只有深入基层,才能真正了解群众需求,提供精准司法服务。

  展望未来,我将继续立足审判职能,服务乡村振兴战略,通过数字法庭打造“当场立、自助立、网上立”的立体化诉讼服务模式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。


有什么问题请反馈给我们!


如有需求请您联系我们!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58号
电话:18888889999
手机:海南省海口市58号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ICP备案编:琼ICP备88889999号